2025年5月22日,福州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翻越蜿蜒山路,走進位于福州市北峰山區的紅寮中心小學。這所僅有25名學生的“微小學”,地處偏遠,校舍簡樸,日常接觸科技資源有限。此次活動中,20件互動式科普展品化身“科學信使”,帶領深山學子沉浸式探索科技奧秘,在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中激發創新思維,點亮科學夢想。
學生們參觀并體驗展品
活動現場,古法智慧與現代科學碰撞出火花。“魯班鎖”展品前,三名五年級學生通力合作僅用15分鐘成功拆解并復原這件擁有千年歷史的卯榫結構器具。科技館輔導員通過“凹凸相嵌、不用一釘”的拼插結構原理,引導孩子們探索古代匠人智慧與現代工程學的傳承關系。
科技館輔導員給學生們講解展品
除魯班鎖外,“無弦琴”的光控發聲、“漂浮磁鐵”的磁懸浮奧秘等20件展品,將聲學、電磁學等抽象知識轉化為可觸摸的趣味展品。孩子們在手眼協調展品前,屏息凝神操控金屬環穿越彎曲軌道。一位戴著紅領巾的男孩成功通關后興奮地說:“原來不用走出大山,也能‘觸摸’到這么神奇的科學世界!”
學生們參觀并體驗展品
學校負責人動情地說:“這些孩子眼里有光,他們缺的不是天賦,而是接觸科技的機會。”活動中,三名解鎖魯班鎖的學生獲得相應的表彰,他們展現出的創新思維令校長印象深刻。“科普大篷車像一束光,照進了山坳里的教室,”校長感慨道,“今天孩子們追問‘為什么’的熱情,讓我看到了科學啟蒙的力量。”這場深山里的科普行動,正以科學之力潤澤鄉村教育。
當魯班鎖的榫卯在山風中咔嗒咬合,紅寮小學的25顆童心已悄然埋下科學的種子。這場跋山涉水的科技相遇,這場跋山涉水的科技邂逅,成為鐫刻在教育公平扉頁上的閃光注腳。